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历史教师必须摈弃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心感受,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认识现实生活,在古今联系中继承优秀传统,汲取精神营养,弘扬民族精神,这既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知识兴趣盎然。教师应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历史的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让历史学科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学科。首先,联系生活讲历史,把历史问题生活化。历史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因此,教师应重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引领学生进行历史求知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话。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任何否定民族交流历史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例如,在讲到明清时期政府与西藏关系时,点出明朝政府设立卫所和僧官制度,清朝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时派驻藏大臣等等,用这些事实突出这样的一个观点:中央政府重视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教师可用报纸等媒体以大量篇幅报道的西藏“3.14事件”,让学生参与讨论:达赖势力为何打出分裂的旗号?在这一事件中是否有其他别有用心的势力在幕后煽风点火?我们如何看待?这样不回避热点问题,能让学生通过借鉴历史,思考今天,憧憬明天。其次,要注重历史教学与国际国内时事的结合。中学阶段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特别强的时期,他们关注的事情范围比较广,但是,由于他们学习压力较太,业余时间较少,无暇透析现实生活中的深层问题,这就为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提供了空间。为此。教师要非常关注国际国内的时事,及时将有关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再次,还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达到“观史如身在其中”。在讲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这一内容时,不仅强调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紧密相连,点出各朝代的赋税制度,然后顺势讲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三农”是历代政府重视的问题,民生问题引起以人为本的当代政府的极大关注;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知道当今政府在“三农”问题上采取哪些重大举措?学生会列举如:2006年起我国广大农村取消农业税,农民负担得到减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从一定意义上说,历史教学就是情境的教学,丰富的情境提高了历史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