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演讲方式,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点。2、 品味作者通俗易懂又充满感情的语言,了解作者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和观点。3、 把握作者成长故事背后的特殊含义,从中获取教益过程与方法。【授课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一、知识积累:1、字音积累(给下面加点的词语注音。)耶鲁(yē) 骚乱(sāo ) 哥俩( liǎ) 占领(lǐng) 挫折(cuò) 抨击(pēng) 遗憾(yí)(hàn)2、成语积累(解释下面的成语)不可思议:形容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度日如年:过一天就像过一年似的,形容日子不好过。3、认识作者白岩松,男,1968 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任《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 2008》等节目主持。曾获“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2000 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7 年开始,白岩松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还多次担任“神舟”飞船发射报道的主持人。他还参与策划并主持《焦点访谈》、《中国之路》等节目。由于他亲自参与策划并负责大多数节目及撰稿,他主持节目的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4、简读课文 这是白岩松在美国耶鲁大学所做的一次演讲。2009 年 3 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中央电视台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3 月 31 日白岩松及摄制组从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白岩松向耶鲁师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以自己出生的年份作为开始,讲述了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普通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本文节选的是这次演讲的前半部分。二、研读课文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表格。我我的梦中国现状美国出生没有梦想很难说有梦想肯尼迪有梦想10 岁陌生闭塞————20 岁上大学非常大的变化,改革开放————30 岁有子有车中美交流————40 岁梦想实现奥运会、神舟七号、四川地震改变、梦想2、作者选取自己有代表性的五个年份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与当时的国家、世界的形势联系起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析探究:在叙述个人经历的同时,叙述当时的国家、世界的形势,能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