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囚绿记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抒情线索。学习重点 2.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进入新课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欢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其中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陆蠡( ) 急不暇择( ) 移徙( ) 揠苗助长( ) 淅沥( ) 涸辙( ) 猗郁( ) 蕈菌( ) 二、研读课文第一块:结合写作背景认识陆蠡 1.《囚绿记》就写于抗战前期(1938年)“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作者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自然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2.陆蠡,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他有三本散文集:( )( )( )。三个文集的共同特色是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译著有( )( ) 第二块:走近那抹绿1. “绿”是全文的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分为哪五个阶段?2. 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3.为什么要“囚”绿?1 4 我“囚”住了那抹绿吗? 第三块:评论那抹绿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作者“囚绿”的行为,对这位被囚的“绿囚”你是如何理解的?第四块:拓展“那抹绿”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遗憾的是,有的没有能够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枯萎了!就以一些作家艺术家为例吧…… 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自由发言。应该知道的正面的有司马迁、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苏轼、李白等。反面的有海子、梵高、海明威、川端康成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