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中语文 清荷已逝,清香永存-纪念孙犁先生作文素材初中时学孙犁先生的《荷花淀》,里面一段细节描写令 我感触颇多:“女 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到嘴里吮了一下··· ···”彼时的我,天真的以为大作家写的都是些晦涩难懂的文章,,没想到也可是这般明净澄澈的文字。我也由此感受到语言的纯粹与讲究,渗透着文学的灵气。这股力量驱使着我大量阅读先生的著作。自是,我才真正开始走近孙犁先生。难忘照片上先生端坐于“大道低回”的巨匾之下 ,神态庄重。不知怎的,我却油然而生一种亲切,许是同乡之故,许是太爱他的文字,亦或许,是为他崇高的品格所折服。我不能理解文坛流传的孙犁先生“脾气古怪,令人陌怕”的是非。他外孙女张璇在《拐棍敲醒梦中人》中讲:“外公特别爱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叉着腰看孙儿游戏,还常常放声大笑。”这种平易近人,给人的感觉就像隔壁的老爷爷,不过平添几分书卷气罢了。在孙犁先生的著作里再次读到《荷花淀》,那感觉,与在课本上看到是截然不同的。从《芦花荡》到《白洋淀纪事》再到《度春荒》··· ···我再次被先生秀雅隽永的风格和温婉而又凛冽的气质所倾倒。在那疯狂的年月里,孙犁先生把 纷涌的战争风云映衬在白洋淀的月光苇影,以及冀西 山地的红袄明眸之中,向我们描绘着纯真优雅的人性善美。时至今日,他们依然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异和真正的现实主义的浑厚魅力。孙犁先生于平淡之中迸发出的人生激情,于精微之中昭示的文章骨气,于孤寂之中彰显的高雅情致,使我们更近的领略到她的独特魅力。犁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想除了他凝于笔端的永恒之美,还应有他批评铁凝等大作家的求真性情,在《孙犁全集》前言自我剖析的谦逊,深居简出,不慕名利的淡泊......孙犁先生留下的是一种写作风格,更是一种为人品格,为其二者完美结合,才成了孙犁先生的“舍利子”,令他以无形近距离永存我们心中。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道,拔开世上尘氛,胸中身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明月到来”。孙犁先生就是这句话的真是写照。他不煽情,不造势,不媚俗,莫言称“中国只有一个孙犁,他既是个大儒,又是个大隐。按孙犁的革命经历,他若能稍入世一点早就是个大文官了。不,他后半生偏偏远离官场,恪守文人的雅洁与清贫。这是文坛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孙犁先生说:“贪图名利于一时,会抱憾终生,得不偿失。”他醉心的除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