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 2015 高中数学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新人教 A 版选修 2-1教学目标:1.通过在抛硬币等试验获取数据,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教学重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及概率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那种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随机现象是我们研究概率的基础,为此我们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二、新课讲解:观察:(1)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2)某人射击一次,中靶;(3)从分别标有号数 1,2,3,4,5 的 5 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 4 号签;这三个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或者发生或不一定发生的,是模棱两可的.由特殊事件转到一般事件,得出下面一般化的结论:随机事件 A 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实验后,随着次数的增加,事件 A 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从而得出频率、概率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关系.1、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可能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确定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随机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 S 下重复 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 A 是否出现,称_____________为事件 A 出现的频数(frequency);称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 A 出现的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 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 A 发生的频率 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 P(A),称为事件 A 的概率(probability).2、说明: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