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 2014 高中生物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 文 新人教版必修 3一、学习目标:(1)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2)说出“J”型增长模型 与“S”型模型的意义;(3)说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二、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三、难点:建构种群增长和模型。四、学习过程(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例: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 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 20 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次。(1)用数学方程式表示:n 代以后细菌的数量 N= (2)请将该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期数量填入下面表格,并画出细菌的种群增长曲线:时间(min)20406080100120140160180细菌数量数学方程式的优点: 曲 线 图 的 优 点 : 能 更 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二)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在 条件下的种群,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 型。2.“J”型增长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条件:在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 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倍。(2)建立模型:t 年以后种群的数量表达式为: 参数含义:N0表示 ;Nt表示 t 表示 ;λ 表示 思考:根据实例理解“J”型增长的数量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 λ>1、λ=1、1<λ<0、λ=0 时,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会怎样?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原因是什么?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 的曲线,称为“S”型曲线。2.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 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 ,1死亡率 。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又称 值。思考结合课本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结果理解“S”型增长的特点: 。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 、食物、 、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急剧 甚至 。3.研究意义对有害动物的 。 例如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减小环境容纳量,来有效防治有害动物。有利于对濒危动物种群的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环境,拯救濒危动物。通过研究种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