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八)抒情方式之即事感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规律探究,掌握即事感怀的抒情方式。2.学会运用规律探究中的答题模式答题。一、规律探究即事感怀诗,就是作者心中有某种情感,由于外界某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别人身上的)的触发,从而将其激发,引发出作者的感情或议论。答题时首先要弄清作者心中的情感,然后对事件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二者的结合处。例:秋 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通过诗歌的题目“秋思”和表达情感的词语“家书”可以看出作者要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作者借助的事件是“临行”“开封”这一细节。由此可以得到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二、通关训练小重山•端午[元]舒颉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 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 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2.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1减字木兰花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3.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 飞22、季节更替万物变化以旧替新,痴心儿女对春光逝去的挽留。春天的花已经开尽,有什么可遗憾的,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