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学目标:1、实践: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知识梳理: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特点(1)(2)(3)3、实践的基本形式:(1)(2)(3)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的过程:(2)获得认识的途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为什么?)(1)(2)(3)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原因: (2)怎样检验: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 1】据医学史记载:17 世纪 20 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被禁止使用。19 世纪 80 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率。直到 1901 年维也纳的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合作探究 2】(辨析)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多数人的意见。 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故实践是客观的 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⑥2.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 农民种地 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③工人做工 ④教师讲课 ⑤学生学习 ⑥经济体制改变 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⑦3、“行是知之始”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4.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 A 实践的历史性 B 实践的能动性 C 实践的客观性 D 实践的主观性5.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棉铃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60 亿元人民币。为此,抗虫棉的研究被列入高科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