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参加高考,就是支持改革?--风暴眼中的南方科技大学一直以来,教育部的态度并不强硬,有时还站在支持南科大自主招生的阵营中。从 2009 年底至今,包括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内的多位官员曾发表过讲话,支持改革试验。 南科大一位老师认为,这样的二元对立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舆论渲染的:“目前社会舆论似乎是说:‘不考’就是支持改革,‘考’就是背离改革。” 有网民建议:“现南科大一举一动,媒体盯得紧,有动辄得咎之惑。若为改革计,不妨能降降温,给多些空间。” 时钟指向九点,南科大教学楼 304、305 教室依然见不到一名学生。6 月 7 日上午,答案终于揭晓: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的 45 名学生没有一人踏进高考考场。45 名学生拒考,迎合了许多人的愿望。消息甫一传出,引发舆论欢呼。在一边倒的声音中,南科大此次高考风波,被简单解读为一则“抗争”的故事。但实际上在是否高考这个问题上,处于风暴眼中的老师、学生、家长,乃至深圳市政府、教育部,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进行着复杂的考量。2010 年 7 月,国家颁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南科大高考风波恰好为此提供了注脚:在三者关系尚未理顺的时候社会对于政府的警惕心理如何激化了对立情绪,而政府所作的努力又如何被学生和家长负面解读,处处举步维艰。制度“红线”因为要求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教育部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其实,一直以来,教育部的态度并不强硬,有时还站在支持南科大自主招生的阵营中。从2009 年底至今,包括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内的多位官员曾发表过讲话,支持改革试验。“我认为文凭应该是学校负责……如果各国都有经验,可以考虑让南方科技大学去试。”一年多前,袁贵仁如此表态。但正如南方周末在 2010 年 12 月 16 日的报道《办一所“出格”的大学有多难》中提到的那样,上层领导表态了,并不意味着事情必然变得顺利。部长的讲话被南科大视为“尚方宝剑”,屡屡引用,但它毕竟不具备法律效力。直至今年 2 月 25 日,局面才逐渐变得明朗——在当天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发言人续梅说:“对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并进行高等教育的一些改革、探索,教育部是积极支持的态度。”然而,时隔 3 个月,续梅在记者会上再次谈及南科大时,虽然依然重申“大力支持”,却意味深长地补充说:“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续梅所言的“基本教育制度”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