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收入与分配》导学案第 2 课时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习目标】--------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1、了解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识记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及意义。2、理解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说明。3、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措施。【导学案】--------把握基本 夯实基础1、如何理解收入分配公平?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2、什么是效率?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如何?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诱思案】--------合作探究 理解运用1、在综合探究课上,某班就建立和谐社会应如何正确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展开了激烈讨论。甲认为:当前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要消除收入差距,平均分配。乙则认为:公平的分配不在于没有差距,只要差距不引起两极分化,能给人们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就仍是公平的分配。你同意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吗?试说明理由。(1)甲认为当前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正确的。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条件。但他否认差距,主张平均分配,则违背了效率原则,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而是片面的。(2)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因此存在收入差距是理所当然的;但同时,国家要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所以乙的观点是正确的。2、材料一: 1978 年以来,市场化改革打破了过去的平均主义大锅饭,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国家整体进入“小康社会”。然而近年来,“市场化改革”却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甚至激烈的批评。我们过去所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强调效率过多、强调公平不足。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并没有像改革开放所希望的那样带领更多的人共同富裕。材料二:从 1997 年到 2007 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重从 53 .4%下降到 39 .74%;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重大多在 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