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或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教材第七课一节以次为教学中心,从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两个基本方面展开教学内容。为了教师更完整的把握这一知识点,我们将这一内容进行比较系统的归纳和适当的分析。其要点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分配制度存在的原因、意义、内容以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方式之间的辨证关系等。【问题解析】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含义和意义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由我国现阶段在所有制结构上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决定的。生产决定着分配,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结构决定着分配结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就必然要求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上的具体体现。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是:按劳分配是整个社会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主体;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基本形式;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个人收入的主要内容。 (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重要意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条件。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意义和非按劳分配方式 (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第一是由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如上所述,生产决定着分配,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结构决定着分配结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的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就必然要求在分配制度上存在多种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需要有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非按劳分配方式。各种所有制经济在生产上投入的生产要素都需要通过不同的分配方式得到补偿。因此,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在利益上的保证,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 第二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要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制、租赁制等已成为现阶段公有制的普遍经营方式。不同的经营方式也需要有不同的分配方式来保证其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经济利益,使他们能够各司其职并且责权利相统一。比如,股份制需要有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股份合作制则需要将劳动者的按劳分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