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点拨 (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决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也有着长期的历史过程。教材直接从近百年来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人手,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例题:阅读材料 材料一 2003 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把中华民族推向了巨大的考验面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华儿女同舟共济,谱写了一曲万众一心抗非典、同心协力渡难关的英雄壮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前赴后继,日夜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表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绚丽光彩。 材料二有人这样评价《惊涛骇浪》这部电影:“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部重塑英雄的史诗,一段感人泪下的故事,一曲民族精神的颂歌。”影片以 1998 年抗洪为背景,描写了在百年不遇的严重灾害面前,全国军民团结奋战、英勇抗洪的伟大壮举,真实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抗洪场景,塑造了一批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群像,讴歌了伟大的抗洪精神,讴歌了军民团结,讴歌了军魂和民族魂。 以上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解析:材料一说明我国人民在“非典”时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非典精神”,材料二是说明我国人民的“抗洪精神”。这两种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无数中华儿女为振兴祖国而默默奉献。那么,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呢?我们可以说是对祖国真挚的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是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振兴中华、舍我其谁的赤子情怀,是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等等。 (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为什么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壮大,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作为综合素质内在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的民族精神,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保持生命力的源泉,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功能。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日趋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