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方法 激活思品课教学烟岭中学 李水心 每当说起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马上会想到德、智、体、美、劳几方面,但目前的思品课教学,却在师生潜意识中成了“副课”,我认为课堂的乏味是学生不喜欢上思品课的因之一。怎样才能扭转着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激发思品课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上下工夫。一、注重故事与理论结合,提升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刚接一个班,第一次上思品课,学生乱哄哄的。他们说思品课是“副课”,不用好好听讲。于是,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聘的故事。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前去应聘,她的笔试成绩第一,面试时也对答如流,自以为这次应聘没有问题。当她面试完毕下楼时,在楼梯口遇到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坐在地上哭,她看了一眼就离去了。最终录用通知没有她的,她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被录用的几个人成绩都不如她。幼儿园园长给她的答复是:“对幼儿教师来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孩子的爱心,而你缺少的正是这个。”原来,面试那天坐在地上哭的小孩子是园长亲自安排的,那里还安装了摄像头,被录用人员确实是从高分往下排的,但没有关心那孩子的面试人员一个都没有录用。那一节课我还对学生讲了《清华研究生用硫酸泼棕熊》事件和《马加爵杀室友》事件,学生通过听故事懂得了:学习,最重要的是使自己变得有爱心,有高尚的思想,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如果思想不够高尚,凭借知识做坏事,那掌握的知识越多对人类危害越大。学生也知道了,思品课可以使自己懂得爱亲人、爱家庭、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人类、爱地球,思品课不是“副课”,而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课程。几个故事,提升了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二、注重时政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思想品德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而时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