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党的起源 中文的“党”,在历史上没有政党的含义。所谓“党”,原意是指居民基层单位,后来引申为在政治上有亲密关系的人群,有“党羽”、“同党”、“朋党”等称呼。现在的“政党”一词,是从外文移植过来的。在外文中,所谓政党,英文 Party,法文 Parti,德文 Partei,西文 Partido,俄文 ПартиЯ,一概来自拉丁文 Pars,原来的含义为“一部分”,引申意义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这种社会政治组织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在前资本主义的封建社会时期,没有政党,也不存在政党产生的条件。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的君主集权制度,不仅剥夺了被统治阶级的结社自由,也不允许本阶级的成员享有结社的权利。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政治集团在他们的斗争中,相互攻击对方为“朋党”,如唐朝的牛党、李党,宋朝的元佑党人、元符党人,明朝的东林党等等,都是一派强加给敌对的另一派的贬称。中国历史上的会党,如天地会、洪门会、大刀会、哥老会、青红帮等,一般都属于秘密民间团体,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有的具有反叛性质,甚至成为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有的则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或为统治阶级所利用。 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党。它们的前身或者说萌芽,首先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产生,如十七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当时它们还只是英国国会中的不同政治派别,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才逐渐演变成为保守党和自由党。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独立后,在美国议会中也曾首先出现联邦主义者(或称联邦党)和反联邦主义者(或称反联邦党)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才演变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一般说来,资产阶级政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政治发展达到取得国家统治权和建立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条件下产生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容是雇佣劳动制。为建立和发展这种制度,资产阶级要求“平等地剥削劳动力”的“天赋人权”,即所谓“自由”、“平等”。以这种“自由”、“平等”为表现形式的生产关系,必然要求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教神权统治,实行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度。这种保证少数剥削者享有民主的制度,不仅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等机构采取普选的形式,还表现在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阶层和集团都享有组织政党,通过议会等机构参与国家管理的自由平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