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课本知识整合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 之间以及 的 、 、 。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P54(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运用范围:凡涉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到、、、、”“有利于、、、有利于、、、”注意: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B、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C、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D.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有区别的。【例 1】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 ①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④规律是必然的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例 2】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① 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P55(1)原理内容:P55。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注意: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见 P55)【例 3】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稍往国内外。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答:(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