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对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正确认识和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牢固群众意识,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二、重点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基础知识梳理(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① 社会历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同的。 ②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 人民群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们,既包括_________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跟踪练习: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① 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2.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的创造者。(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3.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