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方法.一、探究思路[课本导读]预习教材第 69~70 页“探究思路”部分,请同学们关注以下问题:1.这个实验的关键是什么?2.书中提供的两个参考方案的作用力分别是什么?3.为什么采用第二个方案较简便呢?[知识识记]两种基本实验方法的比较实验方案由重物提供牵引力由橡皮筋提供牵引力实验装置图基本原理当小车的质量比重物大很多时,可以把重物所受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牵引力,也可用测力计测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使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第二次、第三次…操作时分别改用 2 根、3 根…同样的橡皮筋,并使小车从同样的位置弹出物理模型匀加速直线运动a 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a增加的减速运动数据处理作出 W-v2图像或 v2-W 图像作出 W - v 2 图像或 v 2 - W 图像注意事项① 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重物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并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② 牵引小车的细绳应与木板平行;③ 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无初速度释放小车;④ 为了减少系统误差,重物的质量要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⑤ 打点完成后立即断开电源开关① 每次实验中要把小车拖到同一位置;② 用 2 根、3 根…橡皮筋进行第 2次、第 3 次…实验时,每次实验时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应保持一致;③ 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相邻各点的间距并不均匀,应选间距均匀的那一段纸带来计算小车的速度,因为这一段是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完毕时的情形;④ 为了使小车的速度不至于过快,可在小车上加钩码,增加小车的质量操作与作图技巧① 可以使木板略微倾斜,平衡摩擦力;② 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无初速度释放小车;③ 选所打第一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的起始点,这样小车的初速度等于零① 可以使木板略微倾斜,平衡摩擦力;② 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无初速度释放小车;③ 作 W - v 2 图像时,在纵轴选取合适的长度,设它为单位,代表一根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当用两根橡皮筋时,所做的功就用两个单位表示…产生误差的原因牵引力偏大(重物的重力大于绳对小车的拉力)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橡皮筋的根数不成正比二、数据的处理[课本导读]预习教材第 70~71 页“数据的处理”部分,请同学们关注以下问题:1.实验中小车的速度该如何测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