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掌握“SSS”、“SAS”、“ASA”、 “AAS”“HL”判定公理,可以灵活地运用它们判定全等。3、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4、能准确地完成文字、数学语言与图形之间的转换,熟练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准确地写出证明。思想与方法通过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基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1、 通过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体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几何证明的逻辑性和严谨性。2、 通过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探究性活动,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重点掌握判定公理,可以灵活地运用它们判定全等;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难点能准确地完成文字、数学语言与图形之间的转换,熟练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准确地写出证明。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课前热身完成 4 个问题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全等三角形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学生上课前完成《课前热身》。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回忆所学知识点。 教师注意学生能否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完全理解贯通。复习旧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 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不仅能回答正确答案,而且可以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本章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得相关知识点更清晰。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方法和思 哪些?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第二部分 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2、角平分线的判定知识应用问题 1问题 2问题 3 已知 AC=BD,AD=BC,求证:∠C=∠D.4.已知,△ABC 和△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 B,C,D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5.如图,已知 E 在 AB 上,∠1=∠2, ∠3=∠4,那么 AC对于第 4 个问题,可以在这里留个悬念,等完成本节内容再回头总结。 学生回答两个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里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能用几何语言表达两个定理。本题是开放性题,学生可以交流、讨论,完成问题。教师适时诱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不止一种。教师应注意到:学生能否把所有方法找出来,有没有出现错误的判定方法。 部分学生演板,其他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第 3、第 4题。第 5、第 6 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方式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