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福利保障指数 外企福利最好,民企福利最差,国企没传说中那么好,但也绝对不能算差2012 年 12 月,一份名为《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调研报告》的白皮书在北京发布。发布单位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中国工运研究所、平安养老险股份有限公司、零点研究咨询集团。65.37——白皮书发布的 2012 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刚过“及格线”,被界定为“基础水平”。从 65.37 这个经过庞杂演算得来的高概括结果逆推,还原到具体的行业、地域和不同性质的企业中,才能描绘我国企业福利提供状况的概貌。《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参与了从指标体系制定到白皮书制作的全程,并对本白皮书进行独家解读。全国性调查是新中国史上的第一次对企业员工的福利状况进行全国性调查是新中国史上的第一次。调查涵盖中国内地 7 大区域(西北、西南、东北、华中、华东、华北、华南)、64 座典型城市、4356 家企业。2012 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为 65.37.总指数最高为 100,指数越高,代表福利保障状况越好。根据指标体系制订专家的解释,60 至 80 之间的得分对应的福利保障水平是“基础水平”,60 出头的分数是基础中的基础。拖累企业福利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福利保障覆盖深度、广度,得分分别为 64.64、61.33.深度指的是福利保障的类型,广度指的是员工覆盖率。其中,最拖后腿的是民营企业,其员工福利保障覆盖深度(55.93)、广度(54.85)均低于 60 分。“福利保障”在这次调查中被定义为基本社会保险、公积金、商业补充保障和非保险类福利。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为 91.8%,是覆盖面最高的,与十八大报告从“广覆盖”到“全覆盖”的新提法相呼应,在基本社会保险内部则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较高,分别达到 95.9%和 95.3%,而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覆盖率分别只有 73.9%和 64.1%——生育险将不再限户籍正成为十八大后的诸项民生新政之一。商业补充类保险的覆盖率最低,只有 53.8%,在中国企业的语境下,主要是与高层激励有关,在提供商业补充保障时,较之员工的工作表现会优先考虑员工的职级。我国企业在商业补充保障方面,以提供意外险和健康险为主。非保险类福利项目的覆盖率为 67.4%,这类福利处在国家规定动作、保险公司的标准化“菜单”之外,最能体现福利的多样性和企业在福利提供上的独创性。过节津贴或礼品的发放率最高,达 81.3%,岁末的年终奖即属此列。体检、培训、餐费津贴也是企业提供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