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共同必修模块物理Ⅰ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加速度概念,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进一步认识。位移公式是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根据课程目标,更重要的是以位移公式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探索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应用,增强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常推导匀变速直线位移公式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利用 V–t 图象结合极限的思想求位移,二是利用发(V。+Vt)来推导位移公式。前一种方法涉及极限思想中学生不容易接受,后一种方法用到平均速度是(V。+Vt)推导位移公式,但平均速度为什么是始末速度和的一半,没有给出充分的理由,学生的思维有障碍。本人利用匀速直线运动 V–t 图象中“面积”代表“位移”,想到匀变速直线 V–t 图象中“面积”是否也代表“位移”,再用实验验证,学生易于接受,也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位移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1.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整体思路。2.如何使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3.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大小代表位移大小的实验方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及正负号的含义。2.能用位移公式解决运动中的简单计算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规律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要素,体会实验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12.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激发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体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1.老师边演示边讲述边板书: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图1),知道:(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 是个恒定值,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是S=Vt;(3)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如图3所示。 2.老师继续边演示边讲述边板书:我们还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图4)。知道:(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