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物理《20世纪重大发明—电子显微技术》素材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20世纪重大发明—电子显微技术》素材 新人教版_第1页
1/2
高中物理《20世纪重大发明—电子显微技术》素材 新人教版_第2页
2/2
高中物理教学参考资料 2 世纪重大发明—电子显微技术素材新人教版198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卢斯卡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者宾尼格和罗勒,他们的发明使科学家有了一双能看见原子的眼睛,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 17 世纪,人类首次通过玻璃透镜观察到了水中的微生物。到了 19 世纪,光学显微镜的应用使医学和生物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光波波长对分辨率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还不能满足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需要。 1931 年,卢斯卡和诺尔根据磁场可以会聚电子束这一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同光学显微镜相同。光学显微镜通常是利用电灯作为光源。电灯发出的光波被聚光器汇聚到透明物体上,然后经过物镜等一系列透镜形成放大的图像。而电子显微镜是用电子束而非可见光来成像的。简单说电子的行为同光波相似,但是其波长较光波的波长小几百倍,这就使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在电子显微镜中,磁场的作用类似于光学显微镜中的透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获得许多引人入胜的显微图像,其逼真度和立体感令许多外行着迷。通过电子显微镜,人们可以观察到气味分子进入蝴蝶触须的途径。材料科学家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从原子尺度研究得到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化学成分的信息。生理学家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对神经组织进行研究,还可以动态观察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用显微镜检查计算机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焊接裂缝会十分清楚。 1982 年,宾尼格和罗勒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1988 年中国科学院白春礼和姚俊恩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另一种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全新技术,其放大倍数可达上亿倍,它采用尖端只有一个原子的特殊探针对物质表面进行逐行扫描来获得原子尺度的图像,它也可以用探针对单个原子和分子进行操纵,对材料表面进行微加工。 20 世纪电子显微技术的兴起,为人类获得新型材料以及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应用广泛的纳米材料就是在电子显微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肝炎病毒也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它为 21 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m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物理《20世纪重大发明—电子显微技术》素材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