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教案一、设计思想 本节是必修 1 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应该充分体现出对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价值。这一节理应成为第三节的例题和习题,新教材将其列为独立的一章,匠心在于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的同时,突出《汽车行驶安全》,对学生进行机动车行驶中的安全教育。 这节课将设计 4 个讨论题,要学生研究为什么要保持车距?为什么不要酒后开车?为什么不要超速等问题,经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均可得到合理解释。教学过程中不单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而且学会了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课标》要求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会分析一般的简单问题。2. 了解机动车安全驾驶法规。三、教学对象分析1. 学生完成了第三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0+at ,位移公式 S=V0t+1/2at2 和推导而来的 Vt2﹣V02=2as ,尚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应用。2. 学生了解一般的安全行车要求:如不要超速、不要酒后驾驶、要保持一定的行车距离。但要究其原因,即要知其所以然,则缺少应用物理知识的科学论证。3. 学生对与生活联系紧密且有一定了解的行车安全问题会感兴趣,给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部分学生物理基础差,在探究过程中缺乏自主能力。四、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根据文字信息能在头脑中展现汽车在人体反应时间内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刹车时间内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会应用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推理结论,结合汽车的运动分析解决问题。2.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习惯:通过文字信息的慢慢品味(注意题目所包含的隐含条件),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眼前出现动态的物体运动情景;其次建立不同的物理过程与相应的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再其次根据选取的正方向,判断物理量的正负号后正确列出物理方程,通过数学手段解题;最后将结果与命题对照,体会一下客观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实际的态度,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关爱生命。五、重点和难点1. 重点:通过汽车安全行驶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难点:不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不能正确选取加速度的正负号;不善于排除题目中多余的已知条件。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进行全班统计:请家里有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