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需要执行力的支撑在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当中,时常会出现一个好思路、新规章因一时间难以传达落实到位,使员工在理解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大打折扣,有的甚至被搁置一边,最终流产、泡汤的现象。个中原因,主要是缺乏应有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备保障,精细化管理与执行力有着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不可分割的关系。假设一支开赴前线作战的部队未能根据作战指挥部制定的作战方案、行军路线进发,或在途中擅自改变行动计划,即使将士们如何勇猛,最后的结果也是不难想象的。同理,一个没有执行力的企业,再多再好的措施、再精再细的办法得不到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也会成为空谈。与之对应,若必须具备的措施办法、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则缺失,就会导致无章可循、没有执行依据的局面,执行力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在积极推行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必须不断强化执行力。只有在执行力得到应有强化,制度措施得到合理细化的前提下,精细化管理才能得到深化。 简单地说,执行力就是下级对上级制定出台的政策、所作决定的具体落实。就企业内部而言,执行力高低强弱,关键取决于执行者对细节追求的深化和执着。也就是说,执行者必须在完全理解和明白某件事情应该如何做,所有决策、决议、决定应该怎么执行,不执行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又应该注意什么细节,怎样避开执行偏差的情况之下,执行的效果才会与初衷一致。强调和强化执行力,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形成上下之间的默契,使每个员工及管理人员都能照章办事,自觉按相关规定,参考相应标准,一以贯之、不折不扣、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在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执行力,形成上下互动格局的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精细化。以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的进展。 毫无疑问,由企业内部建立的所有政策措施、刚性制度、作业章程、操作法律规范、办事原则,都是以本企业的特点要素为基础,根据自身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标准而制定设置的。因此,众多的制度办法、规程标准是否得到了全面的贯彻执行,是精细化管理预期目标能不能实现的前提条件.此外,任何一项适用于管理的制度或者标准,都是以法律规范人的行为而设置的。倘若一些制度、法律规范、标准在执行层被执行者人为“缩水”或干脆将其束之高阁、弃而不用,且不说精细化管理将面临何种挑战,传统的管理也会失去支撑基础。因此,执行力是精细化管理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