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身为父母,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在孩子早年以及之后的时间里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和经历不安。但无论你多么专业、如何谨慎,你都不能确保孩子在孩童时期免于经历所有的不幸。当他离开家门步入社会时,如他开始上托儿所、去小伙伴的家里玩耍、与保姆在一起时,他将会面对压力和经受挫折,而这些仅仅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可能也会经历父母离异、家庭成员生病或者死亡,这些都会对他产生很大影响。对此你应该怎么办呢?你能够使你的孩子免于遭受每次不幸吗?比如,被人取笑或欺负或孤立。而且,即使你可以保护他,你应该一直这样保护他吗?大部分儿科医生认为,“保护孩子并使其免于经历人生道路上的负面经历”并不是一个好的想法。因此,在你的家庭所能提供的安全环境下,你需要培养孩子的韧性,这有助于他在经历一些人生中的挫折和失望时,从中恢复过来。从定义上来看,韧性是指遭遇挫折后复原的能力。韧性与脆弱性相对,或者说与暂时或永久地被同样的挫折所伤害相对。研究人员投入相当多的精力研究家庭环境对孩子情感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孩子在 2~3 岁的时候,其遭受逆境的韧性或脆弱性就已经在生活中形成了。研究者把在不幸的家庭中成长的经历称为“儿童期不良经历(ACEs)”。儿童期不良经历包括虐待(情感上的、身体上的或者性虐待)、冷落(情感上的或者身体上的)、若干种不同的家庭功能紊乱”(家庭暴力、犯罪行为、父母滥用药物或者罹患精神疾病,或者冷落子女)一项由超过 17000 名保健组织成员所完成的研究发现,这些儿童早期创伤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事实上,“儿童期不良经历”研究表明,随着孩子步入青春期乃至成人阶段,这些生活经历是他们罹患疾病甚至死亡的主导性原因。这些经历会严重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他们更易抑郁、滥用药物、滥交、意外怀孕和试图自杀,而且更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毎个孩子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处理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并且都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加强他的韧性。一个有韧性的孩子,确信自己将会得到所需要的帮助以渡过有压力的境况。他知道其他人会保护和支持他,并且他自己也有办法解决问题如果遭受的压力在社会和情感的意义上是缓和、短暂或者不经常出现的,那么身体所做出的反应是自救性的。然而,如果压力是持续性的且反复出现,身体所做出的反应可能是有害的,它将改变大脑工作的模式,甚至改变个体的基因表达方式。些孩子需要更多的支持来面对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压力。为了培养并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