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激励理论通过安全文化手段,对人的行为进行干涉、指导、控制等,即对人的行为的激励,这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就是激发每一个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企业领导和员工能在工作和生产操作中重视安全生产,有赖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是目的,制造条件是激励的手段。行为学家把激励分为“外予的激励”和“内滋的激励”,外予激励是通过外部推动力来引发人的行为,最常见的是用金钱作诱因,此外还有提高福利待遇、职务升迁、表扬、信任等手段。内滋的奖励是通过人的内部力量来激发每一个人的行为,如学习新知识,获得自由,自我尊重,发挥智力潜能,解决疑难问题,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这些激励不是由外部给予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激励。“外予的激励”和“内滋的激励”虽然都能激励人的行为,但后者具备更持久的推动力。前者虽然能激发每一个人的行为,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之上的;后者对人的行为的激发则完全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它能使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一、行为激励理论1.X—Y 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对人的基本看法的基础上,从而提出激励人行为的方法。假如对人从“恶”的方面认识,其对行为的控制,就严厉、强制;假如从“善”的方面认识人,其行为的控制方法则实行温柔、诱导的方式。“X 理论”对人的看法是:天性好逸恶劳,尽可能躲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怀;缺乏进取心、怕负责任;趋向保守,反对革新。为此,主张实行 “强硬的”管理办法,包括强迫、威胁或严密的监督,或者实行 “松弛的”管理办法,包括顺应员工,一团和气。实际情况证明这种理论有明显的不足。“Y 理论”对人的看法正好相反,认为: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能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外部惩处和威胁不能促使人努力;具备想象力和制造力;能接受责任和主动承担责任。因此,主张实行激励的办法是:分权和授权;扩大工作自主范围;实行参加制;鼓舞自我评价。以上两种极端的理论和方法,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应该综合两种理论特长,具体对象具体对待。这种综合“X 理论”和“Y 理论’’的方法也称为“权变理论”。目前现实中很多管理的的实践中,都采纳‘‘权变理论”的方法。在管理过程当中,实行强硬与温柔相结合;分权与调控相结合;自主与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也称“保健因素一激励因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管理过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