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挪用公款罪若干法律问题一、挪用公款罪的概念挪用公款罪是指公职人员或者其他涉及国家、集体财产的人员,侵占国家、集体财产而不交公粮,或者将公款挪为私用,处以刑罚的罪名。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可处罚金。二、法律适用要点1. 具体行为构成要件挪用公款罪的具体行为构成要件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公款的使用和对公款的归还。具体而言,行为人必须实施以下两个行为:1.对公款或者其他财物的使用并不能得到合法授权或者违反了规定;2.并且应该归还的财产没有归还给国家或者集体。2. 主观方面的要点挪用公款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中故意的主观方面表现为:1.行为人明知使用不符合规定或者超出合法权限的公款;2.行为人明知应该将公款或者其他财产归还给国家或者集体,但是故意不归还或者迟迟不归还。3. 量刑上的考量对于挪用公款罪的处罚,法律对量刑也进行了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可处罚金。因此,对于挪用公款罪犯的量刑,需要进行具体细致的考量:1.行为人挪用的公款数额大小;2.行为人对挪用公款带来的社会危害的认识程度;3.行为人在根据调查和审判情况相应的认罪态度、犯罪的持续时间、以及个人犯罪历史等方面实行的辩护的态度等方面进行量刑。三、案例分析1. 案例 1小明是一个财务工作者,他因为贪污挪用公司公款被判刑。小明的行为情节轻微,贪污数额也不大,因此被判三年徒刑并处以罚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之后他妥善后续了这些犯罪所带来的损失,并且积极参加了其犯罪后的司法教育教化。这种情况下,适合进行缓刑或者宣告缓刑的量刑决定。2. 案例 2小张长期在政府单位工作,因个人原因,他多次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在案件被查出后,法院作出了严厉的判决,小张被判处长达十年有期徒刑的刑罚。同时小张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较大,因此法院执行了他应该承担的刑事责任。四、结论挪用公款罪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人必须对其行为的后果负责。但是,对于不同情况下这种罪行的处罚方式和量刑考量,需要依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作出特别的量刑决定。因此,对于司法人员而言,在量刑时应该充分考虑案件的情况和犯罪者的社会责任感,以便能够制定出考虑全面、体现法律公正的量刑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