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赤峰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

赤峰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_第1页
1/20
赤峰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_第2页
2/20
赤峰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_第3页
3/20
赤峰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 赤峰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 水资源调配与国土整治课题组 "西有榆林,东有赤峰",说的是全国生态建设的两个最成功的典型。在全国沙化面积以每年 2400 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扩大的形势下,赤峰市经过 20 年的努力,在一个局部扭转了"沙进人退"的颓势,实现了"人进沙退",以每年治理 150 万亩的速度,向沙漠化反攻。 赤峰市九万平方公里,从国土面积上说,是全国的 1%,也是世界最大的"市"。赤峰南有燕山,北有大兴安岭,西有浑善达克沙漠和贡格尔草原,东有科尔沁沙地。燕山山脉与大兴安岭的最高峰都在赤峰,西辽河也发源于赤峰(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赤峰境内山区、丘陵、草原、沙漠、湖泊一应俱全;赤峰大规模生态治理的经验,具有特别的典型意义。 一、大规模生态治理的三种组织形式 赤峰市得以每年大规模治理生态 150 万亩,靠的是三种主要组织形式: (一)大规模的群众集中会战 生态建设的典型各地都有,参观学习、示范的效果不错,很有教育意义。但是,大多形不成气候,不能在国土整治层面上,比较完整的改变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宏观图景。赤峰不同,不仅公路两旁绿树成荫,而且,就是走到比较偏远的乡间小路,山地丘陵也批上了绿装,水平沟、鱼鳞坑一直挖到山顶。譬如,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的标杆县-敖汉旗,国土面积 1245 万亩,有林面积 518 万亩,占国土面积的 41.6%,在整体上改变了过去荒山秃岭的图景。敖汉旗 57.6 万人,人均人工林面积 9 亩,居全国第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敖汉旗的生态环境起了变化。与 70 年代相比,敖汉旗无霜期平均延长了五天,八级以上的大风减少了 22 次/年,水土流失从 5000~15000 吨/平方公里下降到 2200~2500 吨/平方公里。取得这样骄人的成就,靠的是 20年持续不断的群众性大会战。 高强度的行政手段组织会战 赤峰群众性大会战的强度是极高的,一年三次,春天、夏天和秋天各一次,植树造林种草整地修水利,几乎所有农闲时间都在会战。调研中一般的说法是,平均一个劳力一年 50~60个工,高的要超过 100 个工。譬如,赤峰着名的六道岭,全村210 户 912 口人,1995 年一年投工 5.5 万。敖汉旗全劳力占人口的 38%,按此比例计算,平均每个全劳力出工 159 天!如次这般的会战,行政性组织的强度,恐怕超过"农业学大寨"时期。会战的任务是以乡为单位落实到村、到户。你不来会战,可以。一个鱼鳞坑 6 元钱。在石质山上,一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赤峰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