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因“生成”而更有效08理一郁雯溪经过这两个多月的实习,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堂生成的重要性。很多时候课堂预设与生成是有偏离的,那当它们之间产生偏离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以我的经验就是不能手忙脚乱而应该学会运用好这些原汁原味的生成性资源,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为高效。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的确,没有精妙的生成问题,就成就不了精彩的课堂。新课程也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堂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把握促使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和再创造中去,互动生成,使课堂因“生成”而更有效。一、尊重学生“原汁”的思维活动,倡导学生“原味”的表达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是真实的、独特的,他们都是生命成长中的个体,都有着鲜活的想法,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尊重、去理解、去接纳。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原汁”思维中内在的合理性,为学生彰显各自的生命力量,发展各自的独特精神提供一个广阔、融洽、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与心灵得到自由的舒展。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偏爱学生用标准的书面语言回答自己的提问,以显示师生间配合的默契、信息交流的顺畅。实质上,这与建构主义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建构主义更注重学生在建构过程中的深层理解,而不局限于表面上的正确回答,这样对学生活化、或用知识是大有裨益的。二、优化的学习环境,促进生成的前提生成性资源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温床”的培育,这“温床”是什么呢?是指优化了的学习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如多媒体课件就属于硬环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异常活跃,容易产生新异的想法。另外,教师要营造包含鼓励、支持、赞扬等积极成分的学习环境,在师生真诚相对、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的只是经验、灵感全部调动到课堂学习中,大胆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体验。改变教学观念,转换师生角色,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开放性问题,给予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便可能出现奇迹。运用延时评价,在“再想想,有没有别的方法……”中,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精心培育这种“温床”,促进生成性资源的萌生。三、弹性的教学预设,动态生成的基础新课程的实施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精心设计预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实践,学生是生成性教学的主体,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当为实施生成性教学区充分预设,精心设计灵活的预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调整教学预案,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必要的条件。例如在教学“数字与信息”前,布置学生手机生活中的数字编码,并了解不同编码所表达的信息。以下是课堂教学的片段: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很多关于数字编码的例子,谁能介绍一些?生1:我知道110是报警电话,114是查号台,119是火警电话,12345是市长热线……生2:我知道身份证号码中的秘密,如320602199207030540,第7~14位数字表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倒数第二位数字表示一个人的性别: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所有同学都兴趣盎然,积极探索身份证号码中的规律)生3:我对车牌号码做了研究,知道苏A表示江苏省南京市、苏F表示江苏省南通市、鲁A表示山东省济南市……(生3的介绍滔滔不绝,让我和其他同学都大开眼界)由于教师是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编者意图、全面掌握学生知识经验基础上的精心预设,指导学生在课前对生活中的数字编码做了相关的调查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涌现出极大的热情,即时生成各种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种学习状态着实让人惊叹。四、暴露学生原生的错误,自然生成反例,引发观念冲突学生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通过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