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九九重阳节的民间神话传说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魏晋时期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九九重阳节的民间神话传奇,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重阳节民间神话传奇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还联系着一个富于神话颜色的民间传奇,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日:‘九月九日汝家产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高,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说的是东汉时代,汝南、汝河一带(今河南上蔡西南)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易学大师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方法。一天,费长房告知桓景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告知他们九日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充满,瘟魔来到山前。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于接近。桓景挥剑斩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幸免于难。自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这个传奇把重阳节的来历解释为:九月九日外出登高,是为了躲避灾难,以后相沿成习,成了重阳节。 九九重阳节的节日作用 重阳节作用一 每逢佳节倍思亲,起初,重阳节的作用应当是用来思念远方的家人和逝去的亲友的,游子在外漂泊数年,心中的伤感无法寄予,便衍生出重阳节来道出自己的心声,以表达孤独寂寥之感。 重阳节作用二 过重阳节要喝茱萸酒,并且还要登高,这寄予了人们渴望长寿的心愿,人们希望可以通过乐观熬炼自己的体魄而使自己老去的速度慢一些。 重阳节作用三 如今重阳节的到来,对年轻人来说,不甚在意,反倒是只有老人们才过这个节日了,因此重阳节被称为“老人节”它是用来提示年轻人要关怀自己身边的老人,常常为他们送去温和。 九九重阳节是为了纪念什么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奇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