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说课稿 一、对教材的认识 (一)总体认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图示,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基本性质的力,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同时,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的基础和工具,他的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鉴于本节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对“力的合成”教材本身的认识 1、从本节课教学目标上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① 知识内容目标:a)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掌握力的合成。 c)会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② 物理思想方法培养目标:树立等效观点,建立等效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思想,有利于理解交流电有效值。③ 能力目标:这节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④ 德育目标:可以实现实事求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作画法求合力要规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2、从该教材在整个中学物理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来看:① 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加速度是合力产生的加速度,动量定理的冲量是合外力的冲量,动能定理中的功是合外力做的功,物理平衡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为零,所有这些规律的理解和应用都是以力的为基础的。设想把力的合成这一节去掉,整个力学还能进行下去吗?② 分解和正交分配是利用等效代替的思想解决问题,但这离不开平行四边形定则,更重要的是正交分配的归宿是为了求合力。③ 本教材还可以为以后理解运动合成、场的叠加奠定基础。④ 力学之所以难,就在于矢量太多(中学物理中一共 10 个,力学有 8 个),善于并掌握好矢量的计算,是突破力学难点的一个关键问题。3、从教材大纲和考试说明来看:这部分教材都定格 B 层次要求,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例如1993 年,1994 年,1995 年,1997 年高考内容都有这方面的考查。这是命题者对该节内容重要性有足够认识后的一个必然结果。4、从教材重点、难点来看:因为学生习惯于代数运算,产生定势思维,所以对矢量运算特别不习惯,不易接受。因此在作用效果相同的基础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教材的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索应用是教材的重点。所以,无论从课堂讲解,还是实验的设计操作、习题练习、课后作业等,都应围绕平行四边形定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