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中数学学科导学案12-1.3.2.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班级七(1、3)科目数学课题有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课型问题解决课主备教师高永杰李彦军上课教师李彦军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月日(星期)共1课时,第1课时本期总计第14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技能2.技能目标:通过训练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法则及混合运算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3.情感目标: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应用运算律简化计算,能应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2、难点:培养初步的数感及对数学的活动的兴趣。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答案)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1)4.5+(-3.2)+1.1+(-1.4)(2)4.5-3.2+1.1-1.4提出课题: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创设一个有趣的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兴趣题探究新知1,回顾小学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以教科书28页例6计算(-20)+(+3)-(-5)一(+7)为例来说明。鼓励生来进行独立计算。(这里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算出答案,估计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3,教师引导: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这个算式改变一下?再给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利用运算来简化计算)教师巡回观祭,作适当稍导,若学生不能进一步计算,也可以在他们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后,提示他们使用运算律。(-20)+(3)一(-5)一(+7)=(-20)+(+3)+(+5)+(-7)=[(-20)+(-7)]+[(+3)+(+5)]=(-27)+(+8)=-194,学生交流汇报.(发现了什么?)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勇敢交流.(如:计算结果与前面的算法是一样的;把减法都转化为加法可以使用运算律,计算会简单些等)5,归纳明确“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如:a+b-c=a+b+(-C).6,省略加号.教师引导:式子(-20)+(+3)十(+5)+(一7)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鼓励学生使用第一种读法;并让学生体会两种读法的区别.再根据教科书,规范书写例6的运算过程.通过这两种算法,为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减法运算打下伏笔.这里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确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先让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也是为了与接下去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再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侠便计算作出比较。鼓励学生自己比较计算两种计算方法,方法二由于采用运算律变得简单,而使用运算律的前提是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这里也让学生体会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减运算的意义。这里采用加号的和的读法,旨在让学业生更好地理解加法混合运算的本质,进一步体会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加法运处律来的方便解决问题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引例中的间题,你对这两种算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2,计算:(1)(-7)-(+5)+(-4)-(-10);(2)师生共同完成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示范)3,利用计算器处理比较复杂的计算。教科书第30页例7,师生先共同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解:-5.13+4.62+(-8.47)-(-2.3)答略此时教师指出,较复杂的计算可用计算器完成,并指导学生输入-5.13,以下由学生操作来完成通过回顾引例中的问题的两种算法并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所以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这两个小题来源于教科书第29页第33.43.课堂练习教科书29页练习1,2,第31页练习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课作业教科书31页习题1.3第5,6,8,14题板书设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理数乘除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