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在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计算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加以注意。三、教具1.演示形变用的橡皮泥、棉线、泡沫塑料、木板、弹簧、木块、激光器、平面镜等。2.演示胡克定律用的带长度刻度的木板,弹簧、钩码等。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边我们研究了重力的特点,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中的第二种力——弹力。(二)教学过程设计1.弹力先来看几个小实验。用手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压木板,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外力。一块橡皮泥用手可以捏成各种形状,捏后它将保持这种形状。棉线弯曲后的形状也不再复原。把一块木板压弯后,放手木板又恢复原形。把弹簧拉长后也能恢复原形。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弹簧、木板、泡沫塑料等发生的形变属于这一种。用心 爱心 专心不能够恢复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棉线,橡皮泥等发生的形变属于这一种。以后重点研究弹性形变,不加说明就指这种弹性形变。实验:用铁丝弯成一根弹簧,跟用钢丝弯成的弹簧对比。在下面挂较少的钩码时,去掉钩码,两弹簧都能恢复原长。当下面挂的钩码较多时,铁丝制作的弹簧不能恢复原长,而钢丝弯成的弹簧可以恢复原长。可以看出,弹性形变是在一定范围内成立的。让学生举几个弹性形变的例子。以上讨论的都是明显的弹性形变,其实有时的弹性形变是用眼看不出但又确实存在的。实验:桌面上放激光器、两个平面镜,激光通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当用手压桌子时,墙上的光点发生移动,这说明桌面发生了形变。棉线在拉长时也发生了形变,而这种形变也是不易观察到的。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形变后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又有什么作用呢?实验:木块压在泡沫塑料上,泡沫塑料形变后对木块产生向上的支持力。弹簧拉木块时,弹簧伸长后产生对木块的弹力。(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形变。定性地分析弹力的大小:跟物体发生的形变有关,跟形变物体的弹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