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抵抗弯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为后面的研究奠定认识的基础。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发现厚度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第二,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让学生用前面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用做简单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活动由教师指导下的研究变为学生独立的操作和研究。学情分析在认知特征与思维水平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面:学生已经有了横梁的材料、长度、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影响的生活经验,这为本课中“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的推测、研究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在已有的实验方法与技能方面:学生从五年级绿豆种子发芽实验开始,就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并理解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因此在本课的对比实验中,只要学生能识别变量,找到控制变量的方法,就能顺利开展实验。在科学情感态度方面:他们在以前的科学实验中多次进行猜测、验证猜测的活动,他们已经理解了科学推测必须经过实验验证的道理,这为情感目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达成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情感、6/6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教学重难点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评价任务1.通过对比实验认识纸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2.利用所学知识判断生活中横梁的安放方式。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教学过程一、认识柱子和横梁1.播放课件。请同学们欣赏下面桥梁(东海大桥、卢浦大桥、南浦大桥等),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