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跨考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的一些考研经验我正式准备心理学的研是大三上学期结束,那个假期就留在学校开始看书。首先,看的当然是几本权威的国内心理学教材,彭聃龄老师的普心,林崇德老师的发心,陈琦老师的教心,朱滢老师的实心,张厚粲老师的统计,戴海崎老师的测量。第一遍看这些教材时确实感到比较吃力,对专业名词感觉很艰涩,也记不住什么,当时我自己也做一些笔记,但感觉做得很不精练,基本就是照着书上的字抄了一遍,不久就放弃这种笔记了,纯粹的看书。之后,为了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我开始看一些国外的心理学教材,比如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Dennis Coon 的《心理学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诶尔姆斯的《心理学讨论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些感觉都是很基础的心理学教材,讲得都比较细致,对于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很有帮助,尽管部头都比较大,但很值得一读。在心理学统考的六科里面,我认为,普心,发心和教心属于文科性质,考试内容主要就是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记忆,而实心,测量和统计则属于理科性质,考试内容主要是理解运用,涉及计算。从我学习的情况看,也是后三科比较困难,好在测量的理论和计算似乎不是考试重点,所以测量我就没有多花功夫。对于统计,我又看了《行为科学统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并且做了后面的练习,这本书对心理统计的概念和统计过程都讲得很清楚,我觉得非常适用。对于实心,我又看了《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前者对实验设计的各种方法讲解很透彻,而且同一个例子在不同的实验设计里面反复穿插,便于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后者则囊括了心理学各个领域的优秀实验案例,对于理解实心的各种概念和方法很有帮助。通过这些阅读,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差不多了。最后,就是加强记忆和查漏补缺。我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心理学专业基础》为主,开始重头复习,期间又补充阅读了国内的一些教材,如孟昭兰老师的普心、梁宁建老师的《心理学导论》、冯忠良老师的教心、杨治良老师的实心,将补充的知识点记在《心理学专业基础》这本书的页边,因为心理学是统考,考的很细又没有标准的备考教材,备考教材单一的话很容易遗漏知识点。做完这些之后,统考的大纲解析就差不多出了,拿到大纲后,就是比照着大纲构建知识框架,通过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