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案设计师生互动篇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学生各自试读) 生 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 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 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 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开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根据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片段二: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生:在课文中。 师:还是逐字逐句读吗?(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认真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 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假如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 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 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 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