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与城市记忆》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篇一:南京市、盐城市 2024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 南京市、盐城市 2024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 (满分 160 分,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 殷 红 / 期 望 甚 殷 应 聘 / 供 不 应 求 折 本 / 斗 折 蛇 行 ...... B . 税 率 / 鲁 莽 草 率 偏 裨 / 大 有 裨 益 罚 没 / 湮 没 无 闻 ...... C.行善/高山景行 颤栗/颤颤悠悠 强横/强人所难...... D . 假 期 / 久 假 不 归 拗 口 / 脾 气 执 拗 可 恶 / 从 恶 如 崩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今年 12 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猎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 5 年,我国将至少发射 100 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 100 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过往,号召广阔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 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巨蟒”发电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 6 个字。(4 分) 一根取名“巨蟒”的巨大橡胶管能为低成本海浪发电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巨蟒”两端密封,里面装满水。将“巨蟒”固定在海面以下,一端朝海浪袭来的方向。海浪拍打到“巨蟒”一端使之受挤压,管子内部就形成激突波(即内部压力波)。激突波在管内传动,而海浪则在管外以同速流动,这样就对管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挤压,于是激突波也越来越大。随之,激突波使得固定在“巨蟒”另一端的涡轮启动,于是电能产生,并通过一根电缆传送到海岸上。 ① ② ③ 4.认真阅读下面材料,结合相关内容,运用排比手法拟写一段话,赞扬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或展望其美好前景。不超过 50 字。(5 分)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突飞猛进,“嫦娥”探月,“神舟”载人,令世界瞩目。特别是前不久的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为我国载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