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 13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至第 4 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 1~3 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向沙漠进军的必要性,第 4 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第二部分(第 5 段至第 8 段),说明征服沙漠的方法。其中第 5~6 段说明抵御风沙和沙丘的具体办法。抵御风沙的办法是培植防护林,以减小风力,培植草皮,以减少沙粒的来源;抵御沙丘的办法是植树造林,以固定沙丘。第 7~8 段介绍实行攻势的积极办法。7 段强调“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8 段说明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征服沙漠的治本方法。 第三部分(第 9 段至第 13 段),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并向人们展示了征服沙漠、利用沙漠的美好前景。其中第 9~10 段介绍解放后征服沙漠所取得的成绩。第 11~12 段说明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第 13 段总结全文,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征服沙漠的可靠保证。 二、层层深化的结构顺序 全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动,先说明沙漠严重危害人类,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从抵御、进攻讲到利用,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全文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这样的结构顺序,既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也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三、首尾照应突出中心 课文开头介绍:“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末段根据中间所说明的事实,得出“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的结论。这种写法,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严谨,同时内容上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出向沙漠进军的深远意义,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文综合运用了多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分类别(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并逐个进行说明。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抵御风沙的两种方法),打比方(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用比方进行说明。武器,游击战,阵地战,波浪式),作比较(摇篮和荒漠,过去没能征服沙漠和现在向沙漠进军,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比较),列数字(沙丘的高度、速度、风遇防护林的速度的大小,湿沙层的深度,日照时间的长短)。 还有举例子,如课文在阐明“沙漠是人类最坚韧的自然敌人之一”,先从人类“同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