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实行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沟通。 (3)讨论沟通。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艳羡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假如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