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说课稿 各位老师、专家: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 分析教材。 1. 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优美,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今日把它作为一节复习课来上是希望让学生能对文言知识进行再积累、再巩固的同时学会一些复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对今后的文言文学习都大有裨益。 2.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进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 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课文内容。 (2) 理解重要实虚词的含义,归纳文言现象 (3) 体会世外桃源虚实相生,寄予的社会理想。 3.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 教学难点。 本文的难点就是目标的(3) 第二、 分析教法。 (1)这节课主要采纳问题导引法、讨论法、归纳法。对于已经学过的文言文,学生对于文中的字、词、句子以及课文的内容,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放开手让学生去识记字词句子的解释和翻译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并互相补充、完善。老师略起指导性作用。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于课文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和把握,我实行问题导引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阅读中思考,努力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另外组织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 采纳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第三、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了解内容、归纳整理、探讨主题、拓展延伸。在本课采纳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纳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悟和积累。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本课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一本百科知识全书,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本节课具体的教法有: 一、激发兴趣法。文言文的复习课相对比较枯燥,所以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