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明清(复习)学案VIP免费

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明清(复习)学案_第1页
1/3
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明清(复习)学案_第2页
2/3
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明清(复习)学案_第3页
3/3
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明清(复习)学案一、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知识点一:元朝的建立(第12课)1.蒙古政权建立:“一代天骄”即,原名,最大的贡献是。2.元朝建立: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1276年,占临安,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3.加强统治: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置,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的管辖。4.元朝民族融合:元朝是民族融合的高峰,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同时,汉族迁居到边疆;少数民族迁居到内地。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又促进了的发展。知识点二:四大发明(第13课)名称时间发展或改进影响传播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知识点三:郑和下西洋(第16课)1.条件与目的:明朝初,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为了加强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2.所经时间,次数,达到的国家和地区:从年到年先后7次远航西洋。他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3.历史意义:促进了,加强了。4.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伟大的航海家。但是,远航还有炫耀大明国威,满足封建统治者自我虚骄的心理,没有促进国内的经济繁荣,反而使国家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和评价知识点四: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1.戚继光抗击倭寇—(1)起因: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中国不法商人,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称之为倭寇。(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倭患更加严重。爱国将领戚继光组织“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九战九捷。戚继光被称为。2.郑成功收复台湾:(1)明朝后期,荷兰殖民着占领台湾;年郑成功收复。(2)意义: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势力,捍卫了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3)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巩固了。3.抗击沙俄的侵略:17世纪中叶,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1685年—1686年率清军在雅克萨两次大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我国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知识点五: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西南:顺治帝赐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的册封;雍正时期(1727年),设置,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2)西北:平定叛乱,乾隆帝时平定新疆的叛乱,在新疆设,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并驻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3)土尔扈特回归祖国:1771年率领土尔扈特部不畏牺牲,历经千难万险从俄罗斯回归祖国,受到清政府(乾隆帝)的妥善安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4)东北:反击沙俄的侵略。(5)东南: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知识点六:闭关锁国的历史影响。1.原因:2.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知识点七:长城、北京故宫1.长城:(1)秦朝时,为了抵御匈奴族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东到的“万里”长城。(2)明朝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的侵扰,又大规模修筑。明长城东起,西至,全长6000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明长城。2.北京故宫:(1)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2)明朝北京城由外城,京城,皇城,紫禁城(宫城)四个部分组成,城中心的(今故宫)辉煌壮丽,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紫禁城内的宫殿建筑,左右对称,规划严整,气势宏伟,辉煌瑰丽,为我国现存最壮丽的古建艺术群体,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古帝王宫城。二、达标检测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明清(复习)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