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生字、熟读了课文之后,我决定,把第一个故事的阅读学习目标的定位于结合课文学习,了解一些关于鸭子的 科普常识、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通过观察、表演、朗读、口语交际等途径来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教学中,重点采纳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下面,是第一个故事的教学片断介绍和我的反思。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听歌去吗?我们先听一首歌《母鸭带小鸭》,会唱的跟着唱,拍手。(同学们边唱边做动作) 师:现在,刘老师就像一只鸭妈妈,带着我们班 56 只小鸭子去玩,我们一边玩一边学,好吗? 生:好。 师:把桌子上的小鸭子贴图,像老师一样贴在胸前,看谁贴得最快。刘老师手上有许多小鱼,假如哪个小鸭子表现好,就奖他一条小鱼。 (反思:教学开始,通过歌曲和游戏,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玩,老师和学生拉近了距离。) 师:(出示一只鸭子图案)认真观察一下鸭子的身体,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身体扁扁的。 生:鸭子的脚连起来的。 师:鸭子的脚连起来有什么用? 生:帮鸭子游泳。 生:它的鸭掌可以帮助它游泳。 师:鸭掌还有什么名字? 生:脚。 生:腿。 生:蹼。 师:扁扁的身体和蹼可以帮助我们游泳,你知道我们鸭子有什么本事了吗? 生:知道了。 (反思:教学结束评课时,有人说这个环节没必要,认为我把语文课上成了科普知识课。他认为,学生本身是知道这些的。语文课上没必要讲这些。我做过调查:一年级的小孩子。多数人不知道这些知识。假如不让学生有所了解,那么,学生对鸭妈妈的做法就会不理解没人保护,万一淹死怎么办?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初学游泳时,需要有大人或专门的救生员来保护的。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对学生解决自己已有经验与课文内容冲突时有帮助的。再有,我认为,语文本身是个综合学科,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本身,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综合性的特点。 不过,我现在也在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在语文课堂上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