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13 辛弃疾词三首 学案——《水龙吟》《青玉案》《贺新郎》【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鉴赏三首辛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鉴赏三首辛词的表达技巧。3、引导学生品味辛词的豪放风格。【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鉴赏三首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鉴赏辛词的豪放、婉约兼具的风格。【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学案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北宋已沦亡十多年,出生地早已被金兵占领。他 21 岁时就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次年率领队伍参加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任掌书记。之后,他建议耿京投归南宋,耿京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他与南宋联系。当他南下时耿京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他在归途中得知此事,率50 多人闯入金营,生擒叛徒,解至建康献给宋高宗。从此,在南方任事,将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在南宋统治者身上。到南方后,先后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湖北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后被免职,闲居江西上饶。1187 年,又被起任福建提点刑狱,代理安抚使。后又被谏官弹劾罢官,回上饶,徙居铅山。一住八年,1203 年,起用为绍兴知州,兼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1207 年,回到铅山,9 月病卒。他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对金妥协和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和战之争。辛弃疾是主战派,有出将入相之才,智勇兼备,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恢复,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长期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不敢放手使用,使一生不得重用,最终抱憾而终。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 620 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还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豪雄英伟之气为主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词。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足以领袖一代,雄视百家”。他的词作长于用典。二、赏析《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1、介绍写作背景:词作於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是年春,稼轩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时稼轩三十五岁,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