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最无奈的人生况味——白居易《长恨歌》新解《长恨歌》为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白居易曾自我评诗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可见《长恨歌》是正声之外的感伤之诗、风情之作。“风情”在此处当指男女相爱的情怀。长期以来,人们大多把《长恨歌》的主题解作“讽刺”“批判”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或杨贵妃的妖媚惑君,恐怕与白居易的本意和笔法是不相符的。《长恨歌》写的是李、杨的爱情悲剧,而今,这种说法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从《长恨歌》的深层意蕴来看,在李、杨身上所发生的已不单是皇与妃的个人爱情悲剧,而是一切人都可能经历的最基本而又最模糊的情感体验、最强烈而又最隐秘的生命感受、最伤感而又最无奈的人生况味、最痛苦而又最难以摆脱的命运样式。当然也包括白居易。白居易是借李、杨的爱情悲剧表达自己早年与邻女湘灵恋爱未能终成眷属的遗恨。而作为艺术作品的《长恨歌》中的“长恨”已不单是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恨, 也不单是指白居易与邻女湘灵的遗恨,它应指更广泛意义上的人生之恨。人生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把握的,而情感问题是人生永恒的痛苦与无奈。一代帝王尚且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面对死于非命的心爱之人却“掩面救不得”,只能“回看血泪相和流”,更何况身受多重羁绊的芸芸众生、一介草民。这也可能是作品以帝王爱情为题材的原因,因为它更具代表性与普遍性。人类在情感问题上是无奈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只能是“但愿”。有情人成不了眷属,便许愿比翼在天,连理在地,却不能快乐地生活在人间,这不能不说是人在情感问题上的长恨。这样看来,《长恨歌》之恨当指人类所 普遍具有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一种感伤,一种苦痛,一种无奈,一种无法言说的巨大失落、巨大创痛与巨大悲哀。《长恨歌》揭示了人生永恒的无奈与苦痛,因而也就具有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