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独具匠心的布局《方山子传》仅仅三百几十个字,写的是作者老友陈季常的大半生。篇幅如此之短,事情也不过是几个生活小片段,然而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须眉毕现。作者将几个生活小片段组织成为一个艺术整体,仿佛信笔拈来,不事雕琢,但却又是经纬错综,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秩序井然,仿佛天衣无缝。在结构上布局巧妙,独辟蹊径,颇具艺术匠心。1.一线贯串,不离主旨文章貌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却形散而神不散,处处不离主旨,仿佛一线穿珠。开头一段写方山子是“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光、黄间隐人”,就把主旨提出来了。然后,以这个主旨为一根连续不断的链条,逐层写下去:写作者同方山子偶然相遇于岐亭,写出其“隐人”的情态和生活,紧扣主旨;然后回写作者同方山子十九年前在岐山相遇,射猎论兵,以见其当年豪爽气概,同样紧扣主旨;接着补叙方山子出身于富贵之家却不贪图富贵,仍然紧扣主旨;结尾写到方山子是“阳狂垢污”的“异人”,又回 到主旨上来。它以方山子的“隐”和“异”结构全篇,将一些看似零零星星的贝壳珠粒,穿缀成为闪光的色彩斑驳的项链。2.变化多端,舒卷自如《方山子传》这篇散文的结构特点是“多变”。全篇以内在的思想线为结构的主要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为外在情节线。开头一段内,按照陈季常的少、壮、晚叙述,是按照时间顺序。第 2 段从时间来说,紧接头段的“晚”;从空间来说,叙述共同的立足点——岐亭。第 3 段立足于岐亭,以“独念”二字一转,回忆陈少时情景以及十九年前在岐山的相遇,这是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地点中来。第 4 段写陈不贪图富贵,这是插叙。结尾又回到原立足点上来,耐人寻味地结束全篇,收到所谓“作不凡语,余波荡漾”(《古文观止》评注)的效果。时、空顺序,交错穿插;顺写、倒写、插写,起落转换,变化多姿,似云行水流,如山石曲折。这自可看出作者结构艺术的超人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