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方山子传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小龙吟》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八声甘州》3.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喜迁莺》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院寓居作》5.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夜归临皋》一、字词积累1.通假字① 前十有九年 通“又” ,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② 犹见于眉间 通“现” , 显现 ③ 往往阳狂垢污 同“佯” , 假装 ④ 方山子傥见之与 通“倘” , 或许 , 可能 2.一词多义(1)慕(2)闻(3)等(4)因(5)然(6)焉3.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 名词作状语岁得帛千匹 每年② 名词的意动用法闾里之侠皆宗之 以……为宗 , 尊崇 (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 使……跟从(3)形容词的活用①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亦足以富乐 使……富足享乐②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余既耸然异之 以……为奇4.古今异义①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②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古义:骑在马背上。今义:立刻,立即。③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古义:任职。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④ 然终不遇古义:不被赏识 , 得不到重用。 今义:没有遇到。⑤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遗制。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5.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2)宾语前置句何为而在此(3)状语后置句① 鹊起于前②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4)省略句① 欲以此驰骋当世②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③ 亦足以富乐④ 徒步往来山中(5)被动句然终不遇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一《留侯论》”2.写作背景苏轼在《方山子传》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矛盾,与他当时的政治处境有关。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以诗文谤讪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感触。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但他以诗文被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折射。3.相关知识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