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 教战守策1.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教战守策》2.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夜归临皋》3.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木兰花·次欧公西湖韵》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一、字词积累1.字音豢(huàn) 钝眊(mào) 痿(wěi)蹶(jué)浸渍(zì) 狎(xiá) 重(chónɡ)屋狃(niǔ) 刈(yì)2.通假字① 甲兵顿弊 顿 , 同“钝” , 不锋利 ② 卒有盗贼之警 卒 , 同“猝” , 突然 ③ 而求之者无厌 厌 , 同“餍” , 满足 ④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陵 , 同“凌” , 欺凌 3.一词多义(1)患(2)固(3)势(4)岂4.词类活用① 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名词作状语 , 一天天 ② 兽奔鸟窜 名词作状语 , 像野兽一样 , 像飞鸟一样 ③ 风则袭裘 名词作动词 , 刮风 ④ 然后可以刚健强力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使……刚健强力 ⑤ 轻霜露而狎风雨 形容词作动词 , 轻视 5.古今异义① 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古义:表凭借 , 用 来……的东西。 今义:因果连词。② 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古义:投入、献身。今义:早期经历所决定的身份。6.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 此臣所谓大患也(“……也”表判断)② 战者必然之势也(“……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句①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状语“以进退坐作之方”后置)② 豢于游戏酒食之间(状语“于游戏酒食之间”后置)③ 不出于闺门(状语“于闺门”后置)(3)宾语前置句果安在哉(宾语“安”前置)(4)定语后 置句 庶人之在官者(定语“在官者”后置)(5)被动句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所”表被动)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一《留侯论》”2.写作背景北宋嘉祐六年(1061),二十六岁的苏轼参加了“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司马光等人任考官,在秘阁考了六篇论文;随后宋仁宗又亲临崇政殿,御试制科策问,苏轼以如椽之笔,大胆针砭时弊,撰写了包括本文在内的一系列适合世用的政论文。北宋中叶以后,辽和西夏成为宋朝西北边疆的严重威胁,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然而宋朝的国力薄弱,执政者的怯于外敌和唯图苟安,为历代所少见。对于日益深化的民族矛盾和边防危机,许多正视现实的文人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担忧。苏轼之父苏洵写出名作《六国论》,借论史讽喻现实,抨击朝廷的赂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