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做个懒老师? 当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批改作文,而碰巧我是一位懒人,所以我常常为了偷点作文批改的懒,一直在苦苦探索“偷懒之路”。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一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作文本就像一座大山,教师要日复一日地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苍,派两个神仙把大山搬走了。可我们面前的这座大山却始终屹立于面前,岿然不动,也许只能等到退休那天方才有尽头。最遗憾的是你花很大的功夫,可谓是绞尽脑汁,呕心沥血,煞费苦心下得中肯的评语,学生也只是看一下得分,瞥一眼评语,全然是一副看客的姿态;你费了那么多力气准备了那么多内容去讲评,学生却不以为然,好像只是在看老师的表演,或在听一个故事,以后的写作仍然是我行我素。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语句不流畅,他下篇作文照旧句不通意不达。 不改吧,不行。改吧,吃力不讨好。该怎么办?老师们怎样才能跳出作文评改的樊篱,还自己一片自由的天空呢?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决定发动我的学生们一起来搬这座大山。 学生能学会批改吗?回答是肯定的。后进生也能学会吗?也能! 为了更有效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我往往提前布置好作文的题目让学生自己下去准备可以列提纲,可以打草稿,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为了使自己的作文在课堂上“显山露水”,都会在课下搜集写作材料,认真准备。 完成后,教师要首先快速浏览全班作文,做到有备无患。能够对本次作文哪些学生出现了哪些问题大体上心中有数,这就为上课有针对性的点评做好了准备。 第二步,课上教师随机分发作文,学生之间互批。学生在互评之前,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先做出针对性指导,以免学生评改的盲目性及随意性,注意的是教师的评改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接下来的三十分钟教师放手让学生评改,要求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错别字、病句、优美的句子及写下中肯的评语。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评语一般为两条优点,一条缺点,并要求打下分数,便于后面的统计工作。改好的作文交给老师老师再随机分发给下个同学。这样可以兼顾各个层次水平的同学,以保证最大面积的交流学生交流的数量可以保证在 2 篇以上。 第三步,统计并交流。交流的方式为小组交流,我一般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十人左右评改完每组推荐一两篇优秀作文。(真没有好作文也可不推荐)教师先统计 90 分以上的作文的作者的姓名,然后教师在所列名单中首先挑选两个最高分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