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基层监管经验交流“两费”停征,是工商部门面临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改革时期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更是一次对整个队伍适应能力的考验。如何抓住机遇促进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的统一,提升工商形象与地位,是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XX县区工商局积极适应“两费”停征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创新思路,大力推行区域监管责任、科所联动、谈心提醒等三项制度,凝心聚力,促进了监管服务职能到位。一、推行区域监管责任制度,明析基层人员监管服务的责任“两费”停征后,我们迅速改变“重收费,轻管理”的传统思维习惯,把强化监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行区域监管责任制,将基层人员从收费的惯性思维和传统监管模式中解放出来,为基层找到了方向,安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一是将监管责任集束到人头。按照“划清区域、明确职责,摸清底数、掌控动态、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原则,各工商所根据辖区大小、管理对象多少、管理难易程度、管理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将管辖区域划分成若干责任监管片区,确定一名监管人员为片区监管第一责任人,将工商法律法规中能够分解到个人的监管、执法和服务方面的职责,集束在一起,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责任、定考核的“五定”要求,捆绑式落实,使每个工商人员知道自己管哪个片区,管哪些对象,管哪些事,责任是什么,达到服务事项、监管职责“一口清”的要求。真正把职责履行体现在每一天、每一次的监管、执法和服务活动中,实现监管无盲区,服务零距离,把每个干部职工都锻造成基层工商战线的信息员、服务员、战斗员,以自身行动自觉成为工商良好形象的实践者、宣传员,让每一位办事群众感受到“两费停征,服务更优”。二是将监管目标分解到基层。出台了《推行区域监管责任制实施意见》、《推行区域监管责任制指导意见》,不搞“大一统”,不搞“一刀切”,不统一具体标准,只框架性的提出第1页共4页目标和要求,制定并落实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各工商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地制宜,因事而宜,注重实际操作性和效果。各工商所根据辖区实际,大胆创新监管服务方式,在落实“一图、一账、两书、两卡”(即监管片区分布图、区域监管登记台账、片区监管责任书和商品质量责任书)的基础上,实行了“两卡”(区域监管服务指引卡和监管联系卡)制度,一方面将片区监管责任人日常监管服务的重点内容、标准要求及目标细化后制成区域监管服务指引卡,人手一张,随身携带,避免了监管服务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为各片区内经营业户每户建立一张监管联系卡,监管人员每次检查后,必须在经营业户的监管联系卡内填写检查情况,并签字备查,留下监管痕迹,自觉接受业户监督。三是将监管绩效考核到个人。建立岗责人相统一的考核制度,每季度考核一次。每次考核两个步骤:首先,考核组根据区域监管职责确定重点考核内容,到每个工商所后随机指定一名或几名片区责任人作为考核对象,通过面对面问答,考核该责任人对监管业户状态了解情况并予以评价;其次,深入该责任人监管的一个村庄或一条街道,随机选定1户或几户经营业户对照考核内容进行实地考核,并对考核情况予以评价,责任人的综合考核成绩即为该工商所的考核成绩。以岗位考核反映个人绩效,以个人绩效体现单位业绩,实现了岗位—人员—单位考核的有机结合,改变了以往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偏重于执收执罚考核,对监管服务的考核指标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考核效果不明显的办法,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考核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二、推行科所联动制度,实现机关和基层监管服务的优势互补为强化机关科室和基层所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打造新形势下的精兵队伍,我们出台了《关于推行科所联动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全县系统推行了“科所联动”。一是联动执法,形成队伍整体合力。机关每个科室分别与1-2个工商所结为联动对子,定期深入联动工商所了解工作情况,参与基层执法,指导工作实践,帮助解决问题。工商所可第2页共4页根据工作需要,邀请联动科室参与本所重大活动和集中行动,使机关、基层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各科室与联动工商所成为一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