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基层考核机制监管经验交流近年来,我局适应基层工商工作重心转移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所绩效考核模式,把定期考核与全程考核、内部主导考核与社会参与考核、常规考核与重点考核、考核结果与激励奖惩相结合,突出指标的科学性、过程的动态性、结果的激励性,初步建立起科学、立体的考核机制,有效提升了监管服务效能,促进了职能到位。一、坚持定期考核与全程考核相结合,创新考核评价的过程管理我们着力抓好绩效考核的过程管理,形成了以日常考核为基础,定期考核与全程考核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考评体系。在定期考核方面,重点在“定杠子”和现场考核上下功夫。每年年初修订完善《工商所16项业务工作意见及考评办法》,每个单项业务实行百分制考核,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的标准尺度。各工商所以此为大纲,将计划目标层层分解,量化落实到人到岗。每半年一次,由局党委委员和科所长组成考核组,以《考评办法》为依据,采取所长当场汇报、工商所之间根据观摩情况互相评议、考核组汇总意见,组长现场点评方式,对基层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体系。在全程考核方面,主要是发挥业务科室的作用,加强对基层所16项业务工作考核,随时掌握工作进程。如对公平交易工作,我们实行了网上办案日登记、周调度、月考核监督制度,由公平交易局随时掌握基层所的办案数量、案件质量等情况,量化考核标准,按月统计汇总,累积得出全年成绩。围绕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以争当“五好公务员”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岗位资格达标等级管理活动。每月考核评选一次,对全年评定为“五好公务员”和达标等级三级次数最多的干部职工,授予本年度“五好公务员标兵”荣誉称号。由于我们把大量考核工作放在了平时,对实现目标任务的全过程做到了日常有监督,定期有检查,年终有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坚持内部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创新考核评价的实第1页共4页施主体为实现考核评价体系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我们确立了多元化的考核主体。一是强化内部考核的主导作用,促进工作落实。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考核小组,负责督促全员绩效考评体系的落实。突出抓好对日常行为、服务行为、执法行为、工作机制“四个规范”和临时性、突击性任务的督查考核,促进依法履职、廉洁履职、高效履职。二是开展逆向监督,提升行风建设水平。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管理服务对象作为逆向监督员,每季度发放一次征求意见函,每半年召开一次恳谈会,并通过设立“局长信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查找问题和不足,促进行风建设上水平。去年以来,通过加强外部监督,共发现和纠正问题7件次,对3名工商所违规人员进行了处理。三是创新述职述廉方式,畅通监督渠道。采取本局随机抽取的方式,邀请辖区内管理服务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代表担任“考官”和“评判官”,现场质询和民主测评基层所及其工作人员,凡工作人员连续两年综合满意率低于60%的,给予组织处理;工商所综合满意率低于60%的人员超过总人数30%的,取消评先资格。通过创新考核评价主体,进一步增强了基层人员的服务意识,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赢得了社会各界对工商工作的支持,全市工商所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达到98%以上。三、坚持常规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完善考核评价的动态体系我们在稳定基层所市场主体分级分类监管到位率、市场巡查流程完整率、经济户口动态正确率、行政许可质量及办结率、市场主体年检验照和亮照率、市场主体食品安全制度建立落实率、消费者申诉举报调处率、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合法率、学习考试合格率、违纪行为发生率等十项常规考核权重的同时,适应总局新“三定”规定和“两费”停征对基层工作的新要求,突出了对服务发展、巡查监管、执法办案、教育培训、基层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将每项工作和每个环节对应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了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使新考核办法更能体现出目标的具体性、任务的清晰性和责任的第2页共4页指向性。在服务发展方面,我们坚持推行局领导和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