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与深静脉血栓形成赵凌峰一、概述恶性肿瘤引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见,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 1%到 11%,其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最近的研究表明,DVT 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位死因。癌症患者发生常常提示预后不良。实际上有报道显示合并 DVT 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肿瘤患者只有 12%生存期能达到 1 年。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化疗或中心静脉置管等治疗过程中发生DVT 的危险性亦高于普通人群。其中以产生黏液的胰腺癌(尤其是胰体和胰尾部)伴发 DVT 的几率最高,其次是胃肠道肿瘤、肺癌和卵巢癌,皮肤癌、前列腺癌少见。DVT 或 VTE 也可以为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被认为是发生潜在恶性肿瘤的信号,患者可能在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时或数月、数年后被检出恶性肿瘤。因此,对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和预防已经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重视。二、发病原因恶性肿瘤易发血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 静脉血流淤滞状态: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脓毒血症、癌肿的压迫可引起血流黏滞度改变及湍流的发生,使静脉血流淤滞,血栓易于形成。②血管壁异常:血管壁异常包括内皮细胞损伤、功能不全、抗凝特性的丢失和新生血管形成。异常的静脉血管壁导致纤维蛋白原和其他血浆凝血蛋白质在血管内过度积聚而形成血栓。③血液成分的异常:血液成分的异常包括促凝物质的增多、纤溶系统的改变、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增加。肿瘤细胞可以通过释放自身生成的促凝因子,或刺激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释放促凝因子,导致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最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对恶性肿瘤者较易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包括以下方面:1. 高凝状态肿瘤细胞直接活化凝血系统产生凝血酶,通过组织因子或其它促凝因子的作用,直接激活凝血酶原,组织因子促凝物质的活化已被确定在胃、卵巢和肾脏肿瘤中起作用。另一种促凝物质称为癌促凝物质(CancerProcoagulantCP),存在于恶性肿瘤的提取液中,而正常组织中则不存在这类物质。这种癌促凝物质存在于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肾癌中。肿瘤细胞还产生粘液进入血液,粘液蛋白所含的涎酸分子能通过非酶性作用激活因子 X,启动凝血。肺、胰腺、消化道和卵巢的粘液腺癌可因此发生静脉血栓。2. 血管壁损伤肿瘤细胞膜上还可产生少量凝血酶,导致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并沉积于血管内皮,导致内皮细胞受损,造成血栓前状态。化...